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技术委员会由论坛发起人邀请比较熟悉的、不同方向或单位的20位左右的学者组成,初期阶段主要工作包括:1)以论坛的名义组织一次学术报告;2)为论坛做一次学术报告;3)为论坛推荐优秀的学术论文或技术报告,如果是英语发表的需要写出一千字左右的中文介绍(参考InForSec网站前沿研究中的文章)。目前技术委员会成员组成如下,同时欢迎愿意为论坛做贡献的更多研究者加入技术委员会。

nanjing-whitehat (1) 段海新,清华大学网络研究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清华大学-奇安信集团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网络空间安全教学科研二十多年,带领团队发现了互联网基础协议的重要安全漏洞,促使谷歌、微软、亚马逊、华为、BAT等公司多次升级安全产品,促使IETF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多次修改协议,提高了互联网协议的安全性。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网络安全国际顶级的安全学术会议上,并多次获得国际网络安全顶级会议最佳论文奖,在国内外学术和工业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2016年获中央网信办首届“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奖。段教授是世界知名攻防战队“蓝莲花”的联合创始人,网络安全研究国际学术论坛(InForSec)的联合发起人,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中国密码学会协议专委会委员,互联网协会安全专委会委员,多次担任NDSS等国际安全顶会程序委员和Transaction on Privacy and Security 等国际期刊的副主编。
陈焰, 加州大学伯克利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互联网安全技术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Internet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测量。曾获得美国能源部青年成就奖(Early CAREER Award)、美国国防部(Air For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青年学者奖(Young Investigator Award)、Microsoft可信计算奖(Trustworthy Computing Awards)。被清华大学邀请为桑坦德海外访问学者,创立浙大-西北互联网联合安全技术实验室任主任。 在ACM/IEEE Transaction on Networking (ToN)、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TMC)等顶级期刊和SIGCOMM、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Oakland)、USENIX NSDI、NDSS 等顶级会议上发表了100余篇论文。受邀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安全工作组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XCTF攻防竞赛指导委员会成员。主页:http://www.cs.northwestern.edu/~ychen
Prof. Liu 刘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计算机学院教授,NTU网络安全实验室主任、HP-NTU公司实验室项目主任以及新加坡国家卓越卫星中心副主任,并于2019年荣获大学领袖论坛讲席教授。刘杨博士专攻软件验证,软件安全和软件工程,其研究填补了形式化方法和程序分析中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空白,评估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以确保高安全性。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在顶级会议和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超过300篇文章。他还获得多项著名奖项,包括MSRA fellowship,TRF Fellowship, 南洋助理教授,Tan Chin Tuan Fellowship,Nanyang Research Award 2019,NRF Investigatorship 2020,并且在ASE、FSE、ICSE等顶级会议上获得10项最佳论文奖以及最具影响力软件奖。
Tielei 王铁磊,北京⼤学博⼠,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论⽂、北京⼤学优秀博⼠论⽂获奖者,长期从事系统安全和漏洞攻防研,IEEE S&P、NDSS、TISSEC国内⾸发论⽂作者,6次在BlackHat USA发表长议题。主页:https://sites.google.com/site/tieleiwang/
zhang-chao 张超博士,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副教授。其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师从UC Berkeley的Dawn Song教授进行学术研究(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安全,包括实用化的软件安全防护、高效的软件漏洞挖掘以及自动化攻击利用技术研究。先后在IEEE S&P, NDSS, InfoCom等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之一FPGate获得微软BlueHat Prize竞赛Special Recognition Award。其目前是BitBlaze课题组的共同负责人,也是DARPA CGC自动化攻防竞赛种子队伍CodeJitsu的技术领队,并带领CodeJitsu队伍获得CGC初赛第三名。其同时也是著名CTF战队蓝莲花的队 员,参与了众多CTF竞赛并获得2015年DefCon CTF全球第五名。主页:http://chao.100871.net/
Chen-Kai 陈恺,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保密协会隐私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美国宾州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软件安全、智能终端安全、安全测评和隐私保护。在诸多国际顶级会议如IEEE安全与隐私大会(IEEE S&P)、USENIX安全大会(USENIX Security)、ACM计算机与通讯安全大会(ACM CCS)、国际软件工程大会(ICSE)、IEEE/ACM自动化软件工程大会(ASE)、IEEE Trans. on Reliability等发表论文50余篇,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获得与申请专利12项;曾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等国家部委课题30余项;TDSC、TIFS、Computers & Security等SCI期刊评审专家;AsiaCCS、SecureComm等多个国际会议委员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主页:http://www.kaichen.org
wu-chenggang 武成岗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专委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委会委员。从事基于编译技术的软件安全技术的研究,旨在通过编译技术手段,增强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在程序缺陷定位、二进制代码的分析变换及优化、运行时程序行为监测、软件安全免疫等方面,有着较深的技术积累。发表论文近30篇,部分发表在ICSE、TPDS、TACO、SIGMETRICS、ASE、PACT、CGO、VEE、DATE等学术期刊和会议上,获得授权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5项,并于2012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担任国际学术会议CGO 2013大会主席、APPT 2013程序委员会主席,还担任CGO2015、CGO2016、PLDI2012、CCGrid 2015、ICPADS 2014、PPPJ2014等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主页:http://www.carch.ac.cn/~wucg
韩心慧_new 韩心慧,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博士,硕士导师。自从1994年7月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在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科研和实践经验,主持完成了多项大型应用软件系统和科研项目的研发,承担和参与完成了20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242信息安全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项目等国家科研课题等)。主要从事互联网安全威胁监测、恶意代码分析、P2P网络优化、安全漏洞检测分析等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部分研发成果已经在国家相关部门获得应用。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获得发明专利近20余项。主页:http://www.icst.pku.edu.cn/team/content_247.htm
Wang-XiaoFeng-2014-03 Dr. XiaoFeng Wang is a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Informatics and Computing at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He received his Ph.D. i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from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in 2004, and has since been a faculty member at IU. Dr. Wang is a well-recognized researcher on system and network security. His work focuses on cloud and mobile security, and data privacy. He is a recipient of 2011 Award for Outstanding Research in Privacy Enhancing Technologies (the PET Award) and the Best Practical Paper Award at the 32nd 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His work frequently receives attention from media, including CNN, MSNBC, Slashdot, CNet, PC World, etc.  His research is supported by the NIH, NSF,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the Air Force and Microsoft Research. He is the director of IU’s Center for Security Informatics. URL: http://www.informatics.indiana.edu/xw7/
Kang Kang Li is currently a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where he leads the Cyber Security research cluster. Dr. Li received his B.S.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he graduated with his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rom Oregon Graduate Institute at Portland, Oregon. He worked as a research scientist at the College of Computing of Georgia Tech before joining University of Georgia. 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in the areas of computer security and operating systems. His current research topics include virtualization security and bootloader firmware security. Dr. Kang Li has also founded multiple CTF security teams, including Disekt, and SecDawg, which play various CTF competitions around the world. URL: http://cobweb.cs.uga.edu/~kangli/
RFIDsec11 徐文渊,女,博士,现任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美国国家NSF CAREER Award获得者、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终身教授(Tenured Associate Prof.)。从事无线网络安全及隐私的研究多年,研究项目包括工业控制网安全,车联网安全,和智能电网安全 。主持过多项美国国家基金的研究项目。现任包括EURASIP Journal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和Ad Hoc & Sensor Wireless Networks 等国际期刊编委(Associate Editor),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和分会主席数次。发表了近五十 多篇期刊和会议论文(包括安全领域的四大顶级会议),并出版了1 本学术专著,论著被引用(Google Scholar)共计3000次。主页:www.cse.sc.edu/~wyxu
chenhao 陈浩教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起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任教并被聘为终身教授,现在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陈浩教授长期从事信息安全的教学和科研,研究内容覆盖了软件安全、万维网安全、无线网安全、智能手机和应用安全等诸多方面,研究成果被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并获得了美国科学基金会的杰出青年奖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杰出青年奖。陈浩教授担任计算机安全界一流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还是IEEE
Mobile Security Technologies 的联合创始人和2012年程序委员会主席。主页:http://web.cs.ucdavis.edu/~hchen/
gu-guofei Dr. Guofei Gu (顾国飞)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at Texas A&M University (TAMU). Before coming to Texas A&M, he received his Ph.D.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the College of Computing,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in network and system security, such as Internet malware analysis/detection/defense,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OpenFlow) security, mobile/smartphone security, and intrusion/anomaly detection. Dr. Gu is a recipient of 2010 NSF CAREER Award, 2013 AFOSR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2010 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 Privacy (S&P’10)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ICDCS’15) Best Paper Award, and a Google Faculty Research Award. He is currently directing the SUCCESS Lab at TAMU. URL: http://faculty.cse.tamu.edu/guofei/
HENGYIN Dr. Heng Yin is Associate Professor at Syracuse University. He obtained BS and MS degrees in Computer Science a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1999 and 2002 respectively, and obtained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at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in 2009. Then he joined Syracuse University as a 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 and was promoted to be associate professor in 2015. In 2011, he received prestigious NSF Career award. His research interests lie in software and system security, especially in binary code analysis, mobile application security, virtualization, etc. URL: https://sites.google.com/site/hengyinweb/
liangzk 梁振凯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系统安全与Web安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浏览器的Web应用安全检测与防护、远程攻击的响应和分析、 以及软件调试,相关工作发表于ACM CCS, IEEE Security & Privacy, ACM SIGSOFT FSE, Usenix Security Symposium, NDSS等顶级国际会议和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 (TDSC)、ACM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ethodology (TOSEM)、 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 Security (TISSEC)等顶级国际期刊,并任ACM CCS, USENIX Security Symposium, NDSS等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和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 (TDSC)副主编。梁振凯博士曾获得多个研究和教学奖项,其中包括:2014年ICECCS最佳论文奖,2014年W2SP最佳论文奖,2009年 ACM SIGSOFT ESEC/FSE 杰出论文奖、2007年USENIX Security Symposium 最佳论文奖、2003年Annual Computer Security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ACSAC) 杰出论文奖,2008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青年研究人员奖,2014年和201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年度杰出教学奖。梁振凯博士2006年自纽约州立 大学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于北京大学获得计算机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学士学位。 URL: https://www.comp.nus.edu.sg/~liangzk/
long_lu My name is Long Lu (卢龙). I’m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t Stony Brook University. I direct the RiS3 Lab (Research in Software and Systems Security). I earned my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Georgia Tech.My research aims at securing software and systems. Recently I’ve been pursuing this goal in the context of smartphones and the Web. My work frequently intersects with other computer science fields outside of security, including operating systems, program analysi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I enjoy building practical systems to solve challenging security problems. URL: http://www.longlu.org/
杨珉,973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研方向为系统软件与系统安全,在国内率先开展移动安全问题研究。凭借程序分析技术领域的优势积累在系统安全缺陷检测和防护方法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形成较大的社会和学术影响力,并得到国家领导人和多部委的高度重视。历年来,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和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2011年在系统软件领域顶级学术会议USENIX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发表的研究论文是国内高校的第一篇,2013年在信息安全领域顶级会议20th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同时发表了两篇关于安卓系统安全问题研究的学术论文,引起学术同行与行业的高度关注。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优秀博士生论文终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经信委评审专家,多个信息安全重要学术会议及期刊的审稿人。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正承担着国家、上海市以及企业的10余项研究课题,并形成重要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if 韦韬博士,原百度首席安全科学家,安全实验室负责人。曾任北大副教授,UC Berkeley著名安全团队BitBlaze Co-organizer,MITBBS Co-founder,在系统安全学术界和工业界均有不凡建树。
chenhaibo 陈海波,男,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结构, 操作系统与系统虚拟化等。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参与众核操作系统研究,并曾在著名虚拟化公司VMWare加州总部从事可信虚拟化的研究。曾担任国际著名学术会议ACM亚太系统会议(APSys 2011)的共同主席并担任多个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如国际操作系统原理大会(SOSP 2013), 欧洲系统大会(EuroSys 2013, 2014),国际并行体系结构与编译技术(PACT 2013), USENIX技术年会(Usenix ATC’2012)等的程序委员会委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诸多国际顶级会议如国际操作系统原理大会(SOSP),USENIX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大会(OSDI),国际体系结构大会(ISCA), 国际微处理结构大会(MICRO), 国际高性能体系结构大会(HPCA),国际软件工程大会(ICSE), 国际并行处理原理与实践大会(PPoPP)与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等。博士论文”云计算平台可信性增强技术的研究”获得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及2009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主页:http://www.se.sjtu.edu.cn/teacher_view.action?teacherid=41
苏璞睿 苏璞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可信计算与信息保障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密码学会安全协议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安全实验平台特聘专家,北京市计算机网络病毒与预警专家组成员。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与课题十余项,研究兴趣包括恶意代码分析、软件漏洞分析与利用、软件动态逆向分析与安全性评估等方面,曾在IEEE TDSC、RAID、ACSAC等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个人曾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奖等奖励。主页:http://people.ucas.ac.cn/~supurui
万涛 万涛博士, 加拿大CableLabs研究员。长期从事互联网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重点关注Web, mobile, CDN, Routing, SDN, 5G, PKI, 和TLS等领域的安全。在NDSS, Oakland, USENIX Security 和 ACM TISSEC 等安全会议和安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
郁昱-照片 郁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密码基础理论、后量子密码和隐私保护计算等。郁昱先后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和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得了学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郁博士多项研究成果在国际密码学会三大密码会、四大专题密码会议、S&P、 CCS等密码与信息安全的顶级会议上。他目前担任了中国密码学会数学理论专委会委员、ASIACRYPT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国际密码学会理事会观察员。
林璟锵,博士,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自200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和研究以来,承担和参加了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密码发展基金、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基金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密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
研究领域包括:网络与系统安全、应用密码学和数据安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S&P, NDSS, AsiaCrypt, ESORICS, CHES, TDSC, TKDE, TIFS等会议和期刊。
张玉清,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主任,陕西“百人计划“,华山讲座教授。
主要从事网络攻击与防御、安全漏洞挖掘与利用、网络与系统安全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其中有IEEE S&P、USENIX Security、ACM CCS、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TPDS)、IEEE Transactions on Cloud Computing (TCC)、ESORICS、INFOCOM、GLOBECOM等,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7个。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242信息安全计划项目等课题。近十年个人主持科研项目经费2000万余。
王美琴,教授,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执行院长;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常务副院长,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为对称密码算法分析与设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密码领域顶级会议、重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CCF A/B类论文24篇,国际密码学会主办的五大国际顶级密码会议发表论文14篇,发表论文Google Scholar引用1505次。
主持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多项课题。
承担山东大学教改重点项目2项,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各类专业竞赛奖项和国家级奖学金,指导的研究生获得中国密码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山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程光,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
东南大学教授、博导,现任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执行院长,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东南大学)执行主任、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高校联盟理事长、中国指挥控制学会网络空间安全专委会副主任、信息系统安全国防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兼职。
研究方向为在网络空间安全、流量大数据、未来网络理论与方法等研究领域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在国内外顶级会议和期刊如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发表SCI索引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国家、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资助30余项,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2项,已经成功转化5项专利。出版专著7部,培养研究生100余人。
纪守领,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获佐治亚理工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佐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佐治亚理工学院Research Faculty。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安全、数据驱动安全、软件与系统安全、大数据分析,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中国国家优秀留学生奖、七项最佳论文奖、GSU杰出研究奖等。
郭山清,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可用以分析各类不同的计算平台(通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等)和各类新型应用(云、区块链、人工智能应用等)的软件脆弱性和网络脆弱性的方法、技术与工具以及各种类型的安全增强方法,密码算法与密码协议的实现安全和应用安全等。
近年承担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等在内的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ACSAC、RAID、DSN、ICSME、ISSR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已经获得发明专利5项。
张源,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导,系统软件与安全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安全攻防技术。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获得ACM SIGSAC中国新星奖。研究工作发表于IEEE S&P, ACM CCS, USENIX Security, NDSS, ICSE, IEEE TIFS等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担任IEEE S&P,USENIX Security,ESORICS,Euro S&P,AsiaCCS等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 Journal (EMSE) 编委,软件学报“系统软件安全”专刊特约编辑。带领复旦白泽战队获得2020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冠军,2019年、2020年全国高校网安联赛 (X-NUCA) 团队赛冠军、个人赛冠军,2020年XCTF总决赛冠军,2019年、2020年西湖论剑CTF比赛冠军,发现的多个软硬件高危漏洞入围GeekPwn和XPwn漏洞榜。个人主页:https://yuanxzhang.github.io/
张殷乾 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研究领域为体系结构安全、软件和系统安全、分布式系统和应用安全、安全与人工智能、安全系统的形式化验证等。研究目标为解决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关键领域的可信与安全问题,为数据隐私、智能终端、金融科技、车载系统等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持。曾获奖项包括AMiner 最具影响力的安全和隐私学者提名, 2020;北美计算机华人学者协会明日之星奖,2019;IEEE MICRO Top Picks提名,2019;IEEE计算机体系结构快报最佳论文,2019;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家奖,2018。
张锋巍,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研究员;
他于2015年获得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系统安全,包括可信执行(trustworthy execution)、硬件辅助安全(hardware-assisted security)、恶意软件透明分析(transparent malware debugging)、交通安全(transportation security),以及可否认加密(plausible deniability encryption)。张老师已经发表了40余篇国际会议和期刊论文,包括IEEE S&P, USENIX Security, NDSS, IEEE TIFS和IEEE TDSC。
他是多个国际顶级会议程序委员会的成员,包括IEEE S&P,ACM CCS,ACSAC,IEEE/IFIP DSN等;ACSAC 2017年杰出论文奖的获得者和入选IEEE/IFIP DSN 2020最佳论文提名;他的研究工作曾获得了多项美国自然基金项目的支持。
邹德清,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兼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网络空间安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办公室副主任,武汉市网络安全战略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武汉中国光谷信息与网络空间安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文信息学会大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专委会副秘书长。
主持科技部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国家重要项目,也是973计划项目“云计算安全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技术负责人,出版著作4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获得40余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包括:3项国际专利)。获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刘烃,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工程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2003年和2010年分别获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16-2017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教授。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201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在IEEE TIFS、IEEE TSG、IEEE TSE等国际权威期刊和ICSE、FSE、ASE、ISSTA、INFOCOM等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2019 IEEE INFOCOM、2016 IEEE ISSRE等会议最佳论文奖。
沈超,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CCF YOCSEF西安AC委员。2011年至2013年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围绕计算机与网络行为认知和安全分析的需求,开展智能手机行为分析与安全应用、身份主动认证与入侵检测、可穿戴传感器安全分析、网络安全属性深度感知、工业控制网络安全的研究工作。承担并参与了包括国家和企业的多项课题,主持和参与研制了多个系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和人机系统方向的重要学术刊物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1 项。
沈玉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陕西省网络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陕西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综合业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中心主要研究人员;陕西省杰青,陕西青年科技奖,三秦学者,华山学者;国家商密总体组副组长,IEC TC 100/PWI 100-6标准组专家,云安全CSA联盟西安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发起的IEEE NANA已经举办5届,30多次作为大会主席/TPC成员等服务各类国际会议。
长期从事无线网络、云计算等研究。主导的“异构多域无线网络技术”获得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物联网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主导研发的“秦盾”云加密数据库系统获中国科协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6/1800+)和最佳商业投资价值奖(2/1800+),获2018 CCTV中国十大创业榜样(高校唯一)。近年来承担国家基金重点项目、863、973等2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PCT专利5项,已转让专利13项;登记软著40多项;制定中国通信/电子行业标准5项。
李晖,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执行院长。中国密码学会理事、安全协议专业委员会委员、密码芯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密码信息安全、信息论与编码理论。
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 20项。论文170余篇,担任ISPEC 2009和IAS2009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合作主席,e-forensic 2010、ProvSec2011、ISC2011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合作主席,NSS2014、ASIACCS2016大会荣誉主席,获ASIACCS 2013杰出论文奖。
彭国军,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教授;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目前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网络安全研究所所长,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峰会联合发起人、执行主席,兼任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常务理事、竞评演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纵向及横向合作科研项目近30项,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教学科研奖励,相关成果得到了重要转化和应用。主讲课程《软件安全之恶意代码机理与防护》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金舒原,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系主任,教授;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空间安全系主任,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紧缺人才学术带头人。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研究员。历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网络数据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系统部负责人。
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云安全、大数据安全、网络攻击与防御、安全漏洞分析和评估、隐私安全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等科研18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1800万元;承担了包括973、863重大、863目标导向等科研26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2800万元。
Yang Zhang is a faculty member at CISPA Helmholtz Center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Germany. Previously, he was a group leader at CISPA. He obtained his Ph.D. degree from University of Luxembourg in November 2016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 Sjouke Mauw and Dr. Jun Pang. Yang’s research interests li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privacy and machine learning. Over the years, he has published multiple papers at top venues in computer science, including WWW, CCS, NDSS, USENIX Security, and IJCAI. His work has received NDSS 2019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 Yang has served in the 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 of ACM CCS 2020 2019, ISMB 2019, WWW 2020, RAID 2020, ICWSM 2020, and PETS 2021 2020.。
项阳,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教授;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IEEE高级会员。现任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数字创新研究院院长。在领导团队取得国际学术地位、管理高水平研究平台、以及对创造国内外产学研生态环境都具备充分的能力。主要从事网络和系统安全、分布式系统安全、区块链应用和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8项澳大利亚政府ARC项目的研发。项阳教授已经在国际重要的期刊和会议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其主要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Forensics》等顶级期刊上。
他领导团队开发的软件相似性检测系统已经被目前主流Linux系统Fedora和Debian所使用。
于挺,卡塔尔大学教授;
卡塔尔计算研究所(QCRI)网络安全组的研究主任。1997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明尼苏达大学硕士学位,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 2003年在香槟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他是2007年NSF职业奖的获得者,他的研究领域集中于隐私保护数据分析、数据匿名化和安全数据分析。
林志强 俄亥俄州立大学
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研究领域为可信计算、系统和软件安全。主要的研究目标包括开发自动化程序分析和逆向工程技术,并用于保护包括移动应用程序在内的程序安全和包括操作系统内核和虚拟机管理器在内的底层系统安全。曾获奖项包括NSF职业奖和AFOSR青年研究员奖。林志强教授同时还是数据及转化分析研究所(TDAI)、汽车研究中心(CAR)和最近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成立的网络安全和数字信任研究所(ICDT)的教员。

Comments are closed.